Q & A 15 : 海外兒童學習中文的成敗分析和分享(樂樂叢書的意義/價值)


前言:


移居海外或在海外出生的中國兒童,雖然他們不會當地母語,父母並不急於教他們,因為父母知道孩子天天「沈浸」在當地母語環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就會習得當地時間語言,達到母語水平。

但是,「教兒童」學習一個「非當地母語」的語言和語文,期望達到母語水平,不論是理論和方法��今還是百花齊放,各說紛紜,其效果和效率也沒有定論,因為長久以來,學習的環境和教學方法因人而異,成��的方法和結果也沒有任何大量的數據和統計數字可以作為依據。


近來如何教海外兒童學習中文,逐漸成為熱門焦點,因為越來越多

—-》海外父母,他們本身或者幫忙帶孩子的祖父母的中文非常好,強烈希望孩子學好中文。

—-》海外第二代、第三代的中國父母,因為自己中文有限,也強烈希望孩子學好中文。

—-》非中國的父母,隨著中國的強盛或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也希望他們的孩子學好中文。


雖然這些父母有這樣的期望,卻苦於沒有標準的方法和教材,不知道如何讓他們的孩子「成功地」學好中文,達到中文母語水平,其中失敗或者半途而廢的例子,常有所聞。



分析和分享:


我依據自己在海外多年兒童的中文教學經驗,寫出下面心得,提供給這些有心的父母和老師參考,希望對他們「成功」地達到目標有所幫助。


1。首先定義成功的標準

***聽、說、讀、打、寫,必需完成前面四者,各項指標分別達到75分標準(每項滿分100分),就算達標。

***只會聽、說流利中文,即便達到100分,不能認字讀書,不算達標。四個必要條件/項目,其中任何一項沒有75分,不算達標。

***可以不會「寫」中文字,但會使用電腦拼音/注音輸入法,「打」出文字,完成75分的書面表達標準,就達標。(可以鼓勵孩子學寫字,但非達標必要條件)

【參考雙語Q&A#1】


2。影響海外兒童學習中文成敗的3個相關因素:

(A)第1個因素:父母的態度

父母長期的支持、鼓勵、肯定、重視和賞識孩子學習中文的態度是關鍵。

不要低估孩子,他們雖然不直接表白,但是明確地感知父母的各種期望和態度。

換言之,如果父母沒有這份期望,或者自知無法付出這麼多時間和精力,最好不要勉強孩子去學習,這樣的決定,沒有對錯,只是一種選擇。


我常常拿學中文和學鋼琴來比較,因為二者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和條件:

(a) 有很多很多兒童處於一時的興趣想學鋼琴或學中文,有時也可能是出於父母和祖父母期望,要求孩子們學鋼琴/學中文。

(b) 可是,有多少孩子半途而廢?或者為此而破壞親子關係?

(c) 這兩者的學習過程—-》都不是短期有結果,—-》都需要近乎天天的練習,—-》都需要父母持續的陪伴和鼓勵。—-》最快都需要個幾個月時間才可以看到一點點進展,如果天天堅持,一年之後可以略有成效,能夠閱讀一本較多文字的繪本/彈奏一個短曲。—-》努力兩年或三年之後,可以閱讀簡易全是文字的讀物/彈奏較長的曲目。—-》這個階段之後,還需要不斷閱讀/練習,逐步走上完全獨立閱讀/自主學習彈奏較難的曲目。這段時期,任何期間放棄,都很容易「歸零」。

建立了上面的基礎之後,還要繼續不斷至少閱讀/彈琴約5、6年,才能自如地選擇喜歡的讀物/曲目,完成目標,並且樂在其中!

顯而易見,這個過程很考驗父母和孩子,每個孩子擅長的不一樣,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閱讀和彈琴,成人可以鼓勵和支持,但是如果太勉強,會不會得不償失呢?父母需要觀察和瞭解自己的孩子,再做出適當的決定。

學好一種語文肯定有優勢,但不是代表優越,也不是每個海外兒童都一定要學會另一種語言,他擅長的可能是運動、繪畫或者音樂,選擇他們自己擅長做的事情,都會有助他們快樂地成長。

【參考雙語Q&A#5】


(B)第2個因素,在口語方法,提供自然口語環境,創造天天聽到中文的環境


B-1。兒童生活在海外,不是中文的母語環境,海外孩子都在學校學習當地的語文。先不說當地語言(例如英文、法文、德語、西���牙語)是否比中文容易,至少他們佔了「地利」,學校和社會環境都是有利條件。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要引導孩子學習中文,基本是處於不利的條件。因此,父母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努力創造類似母語的口語環境。


B-2。會中文的父母,其中一位,或者祖父母,一定要堅持跟孩子「全部用中文溝通」,孩子聽到一定程度,自然量變而後質變,最後一定會很自然的跟這位成人以中文來溝通。【參考雙語Q&A#9】


B-3。父母不會說中文,或者皆是非中國人,可以考慮請一位會中文老師/褓母,每週幾次和孩子完全以中文交流、玩遊戲、活動、做運動等等。也可以儘量找到適齡且會說中文的「玩伴」,時常一起玩耍。實在沒招,可以時常看看中文卡通影片或者電子繪本故事書。【參考雙語Q&A#8】


以上的建議,無非是讓孩子很「自然地沈浸」在母語環境中,聽自然的母語,這樣的學習(口語的輸入),是孩子最自然的「母語輸入」,不需要任何其他語言的翻譯,直接輸入聽到中文,兒童自然立即接收,假以時日,孩子會「自然輸出」,說出發音正確的中文,表達正確的意思。(即便開始說得不清楚或不正確,幾次練習之後,孩子會自然調整,這是他們天生的「天賦」)。

【參考雙語Q&A#2】


### 失敗例子的提醒:

—-》很多孩子都有隔代長輩幫忙養育,但是這些祖父母多半不能持續3、5年,甚至7、8年跟孩子在一起?結果沒有較長時間的鞏固和持續練習,他們的中文,成功達標就很困難,因為兒童語言習得的特點就是:學得快���忘也快!前功盡棄是常有的事。

—-》很多父母,即便是天天跟著孩子在一起,但是堅持不夠,隨著孩子英語的進步,父母很早就放棄這份堅持,逐漸從又聽又說中文,到只聽不說,最終是不聽不說的境地。經常跟孩子堅持中文「親子閱讀」的又有多少?沒有輸入(聽日常口語和故事),如何期待輸出(說和閱讀中文)呢?達標有可能嗎?

【參考雙語Q&A#5】


(C)第3個因素:在語文學習方面,提供有效的方法以及有趣而適當適齡的閱讀材料


語文入門的方法是關鍵,為此,我們製作���相適應的閱讀材料:

—————》樂樂叢書300本和配套的點讀筆。

【參考叢書Q&A#2】


C-1。樂樂方法:

***快樂閱讀識字,閱讀故事書來認識1000漢字。

***讓孩子嚐到閱讀的「喜樂」,透過「重複」聆聽和自我點讀300個故事,反覆耳聽眼看故事書中的文字,真正「耳濡目染」地識字。


C-2。樂樂叢書300本故事書(教材):

***是中文閱讀的「引子」,孩子都愛看故事書。

引誘孩子閱讀識字,引誘孩子喜歡閱讀,引誘孩子越讀越多,一輩子享受閱讀。

*** 識字3部曲,認識1000字

選擇同主題故事書——》1閱讀+2閱讀+3再閱讀;或者—》1閱讀+2字卡複習+3再閱讀。

【參考叢書Q&A#7】


C-3。樂樂叢書的特點:

***實體書和點讀筆,不是面對銀幕的電子書

***隨點隨讀,不一定需要成人陪讀,隨時隨意多點多讀點。

***初級故事是短語,中級故事是句子,高級故事是段落,循序漸進地閱讀來識字。

***故事有趣,內容適齡,讀完300本,會認1000字之後,輕鬆銜接其他繪本,最終轉向閱讀純文字書。


### 比較其他方法和教材:

成人(父母或祖父母)往往堅持自己學習中文的方式和教材來教導海外孩子學習中文。

例如:

———-堅持先背誦古文、古詩詞、三字經等等,這些材料和和孩子自身的生活沒有什麼

      關聯,強調背誦,不要求明白內容,不在意趣味,也不強調學習動機,作為海外

      孩子的起步教材,成功的例子極少聽到。

     相對當地語文教材,豐富又有趣,面對這樣的「挑戰和競爭」,他們很自然地

      選擇「不學」中文,更何況他們明白會當地語文就足以跟人溝通, 通行無阻,            「學習中文的動機」從何而來?

    【參考雙語Q&A#1】【參考雙語Q&A#6】

———-堅持字卡認字,先枯燥地認幾百字,因為字卡是字形和發音的聯繫,

      除了具象字,並不能表達字義,因此會形成認得很多單字,但未必能閱讀。

     【參考雙語Q&A#4】【參考叢書Q&A#5】

-———堅持先學注音符號或漢語拼音,這不僅需要花一段時間來學習標音符號,

      而且容易形成依賴性,一旦沒有標音符號,閱讀能力即刻受到影響。

     【參考雙語Q&A#10】【參考叢書Q&A#3】

———-堅持讀、寫同步,或者堅持不能只識字而不會寫字。我們不能不承認,練習寫

      中文字非常「耗時」,它不像26個英文字母那樣簡單,練習寫字確確實實會

  「剝奪」孩子一些遊戲時間,也會減少閱讀時間,拖慢他們閱讀能力的提昇,當

      孩子學會閱讀當地語文故事書之後,「中文閱讀能力」就會被遠遠地拋棄在後,

      因為他們從此再也不會「主動」拿起中文讀物了。


結語:

樂樂努力的目標,無非是培養孩子“中文閱讀能力”『先於』“當地語文閱讀能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更好地保證孩子成為「成功」的雙語者,完成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