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 A 2:兒歌的運用,唐詩、三字經等背誦與識字的關係


Q:小孩是否應該背誦「唐詩」「三字經」「弟子規」等?


這些中國傳統的「背誦」材料,我們不會反對,但是因為缺少自身體驗,也無法說明這樣「背誦」的種種好處。相反,因為我「先天記憶力」不佳,「背誦」一直是是我在學習路上會感到格外辛苦的一件事。

這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議題,我只能給予模稜兩可的回答,就是如果你嘗試之後,你的孩子可以接受,並且做到,當然可以這麼鼓勵他,如果進行時,困難重重,就不要勉強吧。


這個背誦的議題讓我想到「兒歌」的角色,我發現如果適當地「創作」與生活相關的兒歌,或者買一些現成的兒歌書,讓孩子朗朗上口,再把兒歌寫出來或者打印出來,貼在孩子經常看得見的地方,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初學中文的孩子不經意地學會一些漢字了。


兒歌,比「唐詩、三字經」等更加容易與生活息息相關(套用現在說法是接地氣),孩子容易記得。此外,兒歌創作,誰都可以,什麼題材的兒歌都可以,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會中文的人都可以自創兒歌,何況“沒有人會檢視你的作品“,也沒有人要求“完美的作品“,純粹好玩,像rap一樣,達到孩子喜歡模仿朗讀的目的,順便認字,何樂不為?(如果真的不想創作兒歌,書店很多兒歌書,選擇你覺得孩子會喜歡的給他們讀。)


隨意想到的例子:每天早上都要做的事,編個兒歌/順口溜

---》「刷刷牙,漱漱口,洗洗臉,吃了早飯上學去」

(可以貼在浴室或飯桌旁,過一陣子,再換一首兒歌)

----》「穿好上衣,穿褲子,穿好襪子,穿鞋子,

不要光著腳丫和身子,背著書包上學去」

(好笑的會讓孩子特別喜歡,貼在牆上,讓他朗讀也看字)


「兒歌書」裡面的兒歌,大多數沒有什麼版權問題,何況你是教孩子,也不是商業行為,隨時可以從書中取材。例如:

----》「月兒彎彎,好像小船,我要坐上小船,去到天上玩玩。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一起走,袋裏裝著兩個蛋,送給月亮當早飯。」


*****總原則:兒歌要短,貼近孩子的興趣,容易朗朗上口,有時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創作,隨時以新換舊,順便閱讀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