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 Q&A 10:為什麼不是先識字再閱讀?

一直以來,樂樂閱讀識字叢書面對的問題/難題,就是很多人都說「不識字怎麼閱讀」?
這些人堅持要先識字,之後再閱讀,長久以來持有這樣「想法」很普遍。而我們努力的方向是閱讀先行,依賴父母/老師共讀,或者借助科技產品點讀筆、閱讀機器人、電子書等兒童完成獨立閱讀。在反覆閱讀之後,「順便」識字(如果有些字沒有牢記讀音,可以透過字卡的活動來鞏固),換言之,識字不單看到字就能讀出該字的讀音,而是理解該字的字義,它是閱讀的成果、果實。

(1)首先,仔細看看小學課本,都是先閱讀課文,再識字,順序是(a)每一課是先出現課文,老師會帶著大家朗讀。(b)然後課文下面出現一排「生字」,老師再逐步介紹解釋生字以及怎麼書寫生字,(c)最後還是要再回頭「重複」讀課文,老師仔細分析解說。這個過程其實跟我們的三部曲是一樣的,我們也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可是為什麼大家對學習中文留下的印象卻是先識字,再閱讀呢?
(2)其次,仔細想想,小學6年的課本一直都在實行這個3步曲,但是限於以往的條件,學校必需依賴老師的角色,中文課就是依賴老師教讀課文、讀生字,教寫字,從而忽略了孩子自己多讀就可以自己識字的能力。如果像以前有人有私塾老師或者有家長一對一陪讀,也都是先有閱讀材料,例如三字經弟子規、詩詞歌賦等等,他們不都是在進「先」閱讀有上下文的閱讀材料(第一次朗讀並不要求明白內容),而「不是」先進行單字的識字活動,對嗎?這個也說明即便傳統的識字也不是「見字能朗讀字音」就是識字,它也在體現識字的「深層意思」,就是了解單字的字義,以及單字結合而產生的意思。(現在很多人誤解:識字就是看到字能讀出來就是識字)
(3)相對以前,現在社會有了科技支持,先閱讀再識字就更加容易可行了。電子書、點讀筆等閱讀器的使用,解決了讀音的問題,孩子不一定要借助他人來解決讀音的困境(當然我們更樂見一對一的「親子閱讀」),孩子「獨立閱讀」就更容易透過自己來實現,透過自己多閱讀、反覆閱讀,大量認識很多字了(有些孩子根本不用字卡來複習)。這樣先閱讀的中文起步過程,容易吸引他們喜歡上閱讀,不僅讓他們獲得大量識字的成果,而且建立他們終身享受閱讀。父母在一旁支持、欣賞孩子「獨立閱讀」的成果和喜悅,真是雙贏的局面呢!
(4)一般學校,除了課本是「精讀」材料(期望老師不要對課文做出過度的解析,儘量讓孩子自己體會),往往還有搭配每個年級的「泛讀」材料。其實這個背後的意義也是希望透過大量閱讀泛讀材料能更好的鞏固和提升閱讀能力,同時持續累積新詞彙。換言之,閱讀本身就是識字的手段,跟我們的樂樂叢書「閱讀識字」的方向不謀而合的。

繼續閱讀: 

叢書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