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8 : 媽媽一直堅持跟孩子說中文,可是孩子都用英文回答,怎麼辦?
Q: 如何在英語環境中堅持讓孩子學習中文?
在英語為主的大環境下,讓孩子堅持學習中文確實是一項艱難的任務。這位媽媽提到,她的孩子已經5歲,隨著孩子英語能力的提高,孩子越來越多地用英語來回應父母的問題,最終媽媽感到非常疲憊,決定放棄使用中文。
這樣的情況非常常見,尤其是在孩子的英語越來越流利之後。孩子在英語環境中成長,當他們在學校和同學、老師大量接觸英文時,英語能力會迅速提高,並且他們會覺得使用英語更加自然和方便。更何況,他們很快就會意識到,父母是能夠理解英文的,即便父母的英語水平不是母語級別。
孩子不會主動學習中文
作為父母,首先需要認識到,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並不會主動學習中文。期望他們成為雙語者,這其實是父母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的本能需求。在我的觀察中,許多孩子的語言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會聽會說」、「會聽不說」、「不聽不說」。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當孩子拒絕甚至反感說中文時,父母不應該感到太驚訝或失望。
堅持的重要性
孩子在5、6歲之前,大部分時間都和家人在一起,這時他們接收到的語言輸入可能主要是中文,因此以中文交流是比較自然且容易的。然而,隨著他們進入學校,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英文的輸入量迅速增加。孩子們在學校的時間裡,大部分交流都是用英語進行的,他們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因此大幅提升,逐漸開始用英語來表達自己。
這位媽媽遇到的「困境」正是這個階段的挑戰:孩子開始更頻繁地使用英語,而中文使用逐漸減少,甚至被替代。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常常會掙扎於是否應該放棄說中文。
我的建議是,堅持,並且是「溫柔的」堅持。
溫柔堅持的策略
在這個年齡段,向孩子解釋學習中文的長遠好處(如未來的前途、工作機會等)可能對他們來說過於抽象。他們未必能夠理解這些「遙遠」的好處。因此,可以採取一些「溫柔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學習中文是有意義的。
例如,父母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希望他們說中文,是因為這樣可以和父母有更好的交流,也能與不會說英語的親戚保持聯繫和感情。這種溫柔的堅持需要通過「好言相勸」以及製造「各種真實的生活經驗」來實現,比如經常講中文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參與親友的中文聚會,或者帶孩子去中國大陸或台灣旅行,讓他們體驗到會說中文的好處和快樂。
堅持的挑戰與親子關係
無可否認,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而有的則需要父母花更多心思來達成這一目標。無論如何,父母的堅持態度是關鍵因素。不僅需要耐心聆聽孩子用中文表達,當他們遇到困難時,還要適當協助並給予鼓勵。很多成功的例子背後,都是父母和孩子長時間耐心堅持的成果,沒有其他捷徑。
最後,如果嘗試了各種方法,孩子依然拒絕學習中文,我會強調,不要因語言學習而犧牲親子關係,這樣得不償失。當然,如果你的堅持成功了,孩子能夠用父母的母語與父母交流,那麼親子關係肯定會更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