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 A 7 :兒童雙語學習與學校和家庭環境的關係

雙語標準:兩個語言都達到母語水平


達到雙語標準的定義是兩個語言都達到母語水平。學習第一語言(母語)的關鍵臨界點是11至12歲左右。這意味著,大多數人從小學習母語,經歷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全面學習,一直到11、12歲左右,就能達到所謂的「母語水平」。如果希望孩子擁有第二個母語,也必須在11、12歲之前的約10年學習期間,家庭需要設法「提供和創造」類似母語的學習環境,包括口語和閱讀文字的環境,使孩子有機會「浸潤」其中,達到母語學習的目標。


在這10年期間,一旦停止類似母語環境的提供,孩子可能會失去已經學習到的語言能力。這是因為母語學習必須一直持續到12歲左右。孩子學習語言的特點是學得快,但忘得也快。除非家人和孩子付出「額外」的努力,否則在這段10年期間中斷輸入,孩子極有可能失去已獲得的大部分能力,年齡越小,越容易完全喪失。



真實案例


一位10歲從香港移民美國的孩子,已經流利使用粵語,並能簡單閱讀和書寫中文。母親擔心孩子無法融入美國社會,於是決定不再和孩子說中文。結果,這個孩子在家庭的“小環境”中完全失去中文輸入機會,生活的學校和社會“大環境”也沒有學習中文的機會。這個孩子到18歲時,完全不會說粵語(只會聽一點),讀和寫自然也丟失了。在這樣的環境中成為單語者是非常自然的結果。


11/12歲之後學習新語言的挑戰


在11/12歲之後才開始學習一個新的非母語語言(例如移居到一個使用新語言的國家),因為已經超過了「母語學習的臨界點」,這通常需要通過「第二語言學習」的方式來掌握該語言。即便隨著學習時間的增加,語言程度有所提升,但除了少數有語言天賦的人,或付出「額外」努力學習的人,大多數人難以達到新語言的母語水平。學習方式也多半是第二語言的學習模式。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成為雙語者,就必須在這個「臨界年齡之前」開始雙語學習,以期事半功倍,達到雙語目標。


早期浸潤與晚期浸潤:加拿大雙語教育模式


在加拿大,雙語學校常常使用「早期浸潤」和「晚期浸潤」這兩種模式來教學(主要針對英語和法語):


  • 早期浸潤(Early Immersion):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校提供100%使用第二語言(法語)教學,隨著年級的遞增,逐漸減少第二語言的使用,並增加第一語言(英文)的比重,直到六、七年級完全轉為100%使用第一語言(英文)。


  • 晚期浸潤(Late Immersion):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學校提供100%使用第一語言(英語)教學,然後在六、七年級開始學習第二語言(法語),每年增加學習時間,直到中學最後一年完全轉為100%使用第二語言(法語)教學。


個人觀察與結論


我曾詢問過幾位經歷過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年輕人(他們的母語是英文),他們普遍認為「早期浸潤」的學生比「晚期浸潤」的學生法語程度更高。這一觀察再次證明,如果希望達到雙語的母語水平,從小2、3歲就開始學習第二語言比等到11/12歲(中學一年級)才開始學習更容易。這樣做更有可能將第二語言提升到母語水平,從而成為真正的雙語者。




總結

在英語環境的學校中,即使家庭裡完全不使用英文,父母也不必擔心孩子的英文能力會落後,無法融入社會。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非常強,只是融入社會的時間可能有早晚之別。

所有在中學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人,通常都是以第二語言學習的方式來學習「外語」。如果這種學習並未採用「晚期浸潤法」,而只是每年固定時間進行語言課程學習,而其他所有課程和課外活動都不是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沒有「浸潤」環境),那麼要達到該語言的母語水平是非常困難的。